教學理念

對我而言,教學一直都是件累人的工作,
但,我樂在其中
一、我的教育理念
       我喜歡教書,喜歡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面對同樣的教材,透過不一樣的教學方式,或設計不一樣的教學活動,每每都會讓我覺得教學變得新鮮而有趣。面對小朋友多元看事情的角度與所呈現各種創意的成果,對我而言,都像一件件珍貴的禮物,讓我珍惜!
二、我的社會科教學理念     
       2006年台灣首次參加以小四學童為施測對象的PIRLS國際評量。在46個參加評量的國家裡,台灣排名22;而一向被台灣視為「文化沙漠」、與台灣同樣使用繁體字的香港,卻從原先的第14名,躍升至第4名。這樣的結果讓許多教育界的人不禁自省: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細看PIRLS考題的內容,會發現它不是考知識,而是考思考能力。從多年的教學現場實務經驗中我也看出,我們的孩子很會查資料,但卻不會整理分析及判斷,這和PIRLS評量結果其實十分吻合。當時在想,社會領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童能具有21世紀公民的競爭力,如果我們的教學,只是一味的堆疊填鴨孩子的知識內涵,而無法訓練其高層次思考及做決定的能力,那麼如何能培育出面對未來知識經濟的挑戰和需求且具有競爭力的人才? 有鑑於此,我開始透過研習、閱讀書籍及與校內外教學先進請益的方式,充實自己有關高層次思考相關的專業知識,嘗試著改變自己的教學內涵。
三、我的教學重點
1.從圖像學習中提升高層次思考及判斷力
       透過各種不同的圖像組織,配合討論,發表、正面反面思考訓練等不同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童的批判思考及判斷力
2.從合作學習中培養溝通、表達及自我管理的能力      
        透過小組蒐集資料、整理資料及圖像學習作品的合作等活動,讓學童學習如何與人溝通及表達,也藉由小組工作分配,提高學童自我管理的能力
3.從知識的養成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
        我最常說的話是,這些課本裡面已經講得很清楚,老師不再一一說明,你們自己看,有問題要提問,藉此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除此之外,我也常告訴學生及家長,要學的知識很多,永遠學不完,而學習的方法及能力的培養遠比知識的內容來得重要。把方法學會了,就有複雜的知識也有能力去面對。
四、我的座右銘~~莫忘初衷、樂在其中
         幾年下來,我發現即使我很少考試,考前也不幫學生複習,但學生們的成績也不會特別的差(當然也不是特別的好)。跟其他老師不同的是,我的學生們上課很忙,教室裡很熱鬧,學生們忙著討論、發表及合作完成某些作業,不會有無聊的情形出現。重要的是,我發現大部分的孩子喜歡上社會課,喜歡發表,他們開始懂得分享自己的感受,懂得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懂得如何和同學合作,我想這就是他們最大的收穫。至於社會考卷裡常出現的,台灣是位在太平洋板塊還是菲律賓板塊上?似乎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我知道,教學真的是件累人的事,但,我真的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