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聚落型態與生活差異-教學成效與省思

聚落型態與生活差異-教學成效與省思
教學成效
      透過討論及原因圖的製作,學童在口頭或書面表達時的確較具邏輯性,但對其邏輯概念是否有幫助,則有賴長時間的訓練及觀察。
由於每位學童在表達時皆有原因圖作為輔助,因此不論低中高成就學童,在表達口頭報告或寫成論說文時都能符合邏輯概念,但因原因圖的形成過程採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因此對於是否能提昇學童邏輯思考的能力則無法從一兩次的教學中明顯看出。

教學省思
1. 教學流程較為順暢
由於已進行過相類似的教學流程,因此學童可以結合舊經驗,在教學上進行得較為順利,也較為省時省力。
2.  教師參考影片的提供是助力或阻力?
由於是專任的科老師,任教班級多,有可以隨時修正調整教學內容之優勢。在進行第一個班級時發現這些在板橋土生土長的小孩,很多都無法理解想像實際的鄉村生活,各組討論出的答案幾乎都是書上或課本裡的論點,少有親身經歷或創意的想法。因此教師找了ㄧ些都市與鄉村風貌的影片,在課堂上播放,希望藉由這些影片能加強學童對鄉村生活的理解。實施了其它5個班後卻發現,有些小組的確能藉由影片增加其對鄉村生活的理解,激發出想法較有創意的想法。但也發現部分的小組受到影片的限制,其想法都只侷限在影片的內容中。這個發現讓我十分訝異,不禁懷疑,平常老師提供給學生的補充資料,對於學生的創意想法到底是助力還是阻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